脑卒中,俗称“中风”,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,发病突然且进展迅速,可导致局部或广泛性脑功能损害。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,它不仅威胁生命,更是长期致残的主要因素,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。
### 当前脑卒中的严峻形势
脑卒中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。据统计,全球范围内,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超过75%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。具体表现为:约75%的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,三分之二伴有认知问题(其中半数发展为痴呆),近50%经历卒中后抑郁。在我国,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持续上升,亟需加强公众认知与预防。
### 脑卒中的五大特征
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复发率、高死亡率以及高经济负担的特点,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控的非传染性疾病。
### 分类与发病机制
脑卒中主要分为两类:
- 缺血性脑卒中(占60%-70%):因血管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;
- 出血性脑卒中(占30%-40%):因血管破裂引起脑内出血。
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硬化、血液黏稠度增高及血管管腔狭窄等血管病变。
### 可干预与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
不可改变的因素包括年龄、性别和家族史。然而,多数危险因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进行干预,例如:
- 高血压
- 吸烟
- 糖尿病
- 心房颤动
-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
- 肥胖
- 过量饮酒
- 缺乏体力活动
- 某些药物使用
积极管理这些因素能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。
### 脑卒中预防的关键措施
1. **均衡饮食**
提倡多样化膳食,注重粗细搭配,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(建议深色蔬果占一半以上)。适量食用鱼、禽、蛋、瘦肉(每日120-200克),避免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。选择奶制品如牛奶、酸奶、奶酪,注意区分奶饮料与真奶制品。每日摄入大豆及其制品,严格控制盐(≤5克/天)、油(≤30克/天)和糖(最好<25克/天)的摄入,限制饮酒(酒精量每日不超过15克)。
2. **彻底戒烟**
吸烟使卒中风险增加6倍,二手烟同样危害显著。戒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。
3. **管理慢性病**
定期体检,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心房颤动等问题。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(如丹红注射液)辅助治疗。
4. **控制体重**
肥胖,尤其是男性中心性肥胖和女性整体肥胖,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。保持健康体重至关重要。
5. **生活习惯调整**
老年人应避免快速改变体位,预防便秘;注意气候适应,每日充足饮水;限制长时间看电视或上网;保持情绪稳定,防止过度劳累。
6. **坚持体育锻炼**
规律进行体育和体力活动,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。
预防脑卒中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从日常点滴做起。通过科学饮食、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医疗干预,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。